上海汇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
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
   首页-新闻动态
汇利总经理何震先生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!

      截至今年5月26日,上海汇利资产管理公司(下称“汇利资产”)旗下汇利优选一期的单位净值为165.92元,这距其2008年7月25日成立不到两年,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近10%。即便今年以来大盘剧烈调整,该产品仍然获得了7%的正收益。

  对于这个成绩,汇利资产总经理何震比较满意,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《财商》:“我们很稳健,没有让客户亏钱,我觉得就很好了。”

  何震曾经是广发基金的一名明星基金经理,取得过很多荣誉。但在2008年,何震选择了急流勇退,投身私募,在上海创建了汇利资产。彼时,金融危机刚刚冒头,一些有意加入私募大军的公募基金经理都在观望,何震的离去让业界格外关注。

  如今,优秀的投资成绩和不错的规模扩张速度,让何震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。但他也坦言,在公募基金多年的历练也是其一生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。

  延续公募稳健风格

  2008年3月,汇利资产正式成立,当年6月,公司便发行了首只产品——汇利优选一期。对于所有的人来说,当时疲弱的市场环境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,何震选择了轻仓观望。

  “7月份产品成立的时候,正好是危机加剧的时候,所以我们操作上就比较谨慎,仓位控制得比较好,有效地规避了下半年市场的大幅下跌。不过后面加仓动作慢了一点,有点失误。”何震表示,虽然前期判断是正确的,但当时对国家的4万亿刺激方案持怀疑态度,担心政策不能马上见效,也担心会有副作用,这种谨慎心态一直持续到了次年,到2009年春节以后,确认了刺激政策的效果,才开始逐渐加仓。

  其实,对于何震,这样的考验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。早在2004年7月,他担任广发稳健增长基金经理时,也是碰巧赶上单边下跌行情。当时,何震采取的策略是稳步建仓、精选个股,这令广发稳健在2004年下半年没有遭受大的损失,而在2005年更是取得了17%的收益率,在当年所有开放式基金名列第一,在2006年,该基金又获得当年平衡型基金第二名的成绩。经此一役,何震获得了多项荣誉,亦就此被打上稳健投资的风格烙印。

  在随后2006年广发策略优选募集时,何震的明星效应已经初显,原定一个月的募集期被缩至一周,并获得184亿元的首募规模,这样的发行成绩在当时十分瞩目。即使是操作如此大规模的基金,何震同样得心应手,2007年,广发策略获得145%的回报。

       重研究轻交易

  公募和私募在制度上虽然有很大的差异,但何震并不认为这之间有绝对的好坏之分。“公募束缚很多,会扼制一些创意,但其实也可以帮助人避免作出拍脑袋的决定。私募基本上没有束缚,自己对自己负责,所以人性的缺点和优点都会被放大,可能更容易犯错。”

  何震坦言,在他刚跨入私募业时,尝试了很多以前不敢尝试的东西,比如也曾试着做波段,但后来发现这不是他所擅长的,慢慢地又开始自己约束自己。

  “其实现在我反而会更加坚持在公募行业里学到的那些投资理念。”何震表示,投资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发现,自己拿手的就是那些东西。投资是做减法的过程,不是做加法。每个人都不可能赚到所有的钱,只能赚属于你自己的那部分,所以首先要搞清楚你能赚哪部分钱,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。他认为,通过扎实调研,精选个股,才是他的投资长板。

  坚持的不只是理念,在投研体系上,何震亦完全照搬公募基金的方法,自下而上选股,看估值是否有安全边际,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是否清晰,治理结构和行业空间如何,管理层是否敬业,战略方向是否清晰等等。

  不过,与公募相比,私募的人手显然不足。“我们现在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。”何震表示,私募的研究员数量不多,所以很多行业没有覆盖,有限的人手都放在了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节能减排、TMT、医药、消费等行业上,而这些行业正是何震认为未来能长期看好的行业。

  而研究力度和深度还在不断加强。今年3月,原广发聚富基金经理江湧加盟汇利资产,江湧同样身经百战,已有12年从业经验。

  何震对这位昔日的老同事给予极高的评价。“原来我们两个人就互相很认同,工作上不需要磨合,合作很愉快。江湧过来以后主要就是带研究团队。”

  现在,汇利资产已经在发行三期、五期、六期产品,很快第七期也将发行,发展势头非常好,何震也欣慰地感觉到,如今市场对私募的认同度越来越高,在疲弱的市场环境下,产品销售也不算太困难。

  谈到对于汇利资产未来发展的规划,何震表示,不会追求很大的资产管理规模,理想状态是管理40亿~50亿元资产,公司人员也不会超过20人。这番话看似没什么雄心壮志,却再次显出何震的稳健作风。


       大小盘风格转换是个伪命题

  《财商》:你如何看待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这波调整?

  何震:首先讲一下我们自己的投资系统。我们把市场波动分成三种类型。第一类是大级别波动,或者说系统风险,一般指市场整体跌幅超过30%以上;第二类是中级调整,跌幅在20%左右;第三类是小级别调整,跌幅10%左右。

  大级别波动是由经济周期决定的,经济出现大问题,比如衰退或者萧条,就肯定会引起股市大幅下调,2008年的市场就是这样,这个时候估值体系会崩溃,不规避就有致命风险;中级调整是由大经济周期中的小周期决定的,一般是和大周期相反的,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逆向操作引起的,但经济基础还比较稳固,经济运行整体态势也不会改变,市场估值体系仍然是有效的,在操作上能规避最好,不能规避也不会出现致命的问题;小级别调整,是由市场情绪决定的,可以忽略不计。

  这次调整属于中级调整,也就是说,经济仍处于复苏周期,但在局部资产泡沫和潜在通胀的压力下,政府进行了反向调节,收紧货币,但这些政策措施不会影响大的经济运行周期,经济仍然是在坚定地复苏,所以股市的调整空间有限。目前阶段,宏观经济处于观察期。政策可能暂时就停滞在目前的状态下,不再继续收紧但也不会放松。局部资产泡沫其实主要体现在地产上,但我不认为通胀会有很大压力,只要把房价控制住了,经济整体通胀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。而且房价一定能控制住,对于这一点,不要怀疑政府的决心。当然,除了政策收紧,这波股市下跌的另一个原因是,中小板和创业板整体估值太高,本身也有调整需求。

  《财商》:对于市场一直讨论的大小盘风格转换,你是怎么看待的?

  何震:我觉得这是个伪命题,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。大小盘股的上涨是跟经济周期相关的。在经济复苏期,一般大盘股的获益程度很有限。从上一轮牛市来看,经济繁荣其实从2002年、2003年就已经开始了,到2004年,就有一些小股票率先受益上涨了,但到了经济繁荣中后期,2006年、2007年,银行股才开始上涨。

  现在经济还只是复苏期,不支持大市值股票的上涨,上游那些大市值、强周期的行业,在宏观调控背景下,短期也不太可能有大的机会。另外,中国现在在调结构,压投资促消费,大市值公司大部分是跟投资密切相关的,所以在经济引擎转向内需的这个阶段,也会受到影响。

  但是到下半年以后,我认为中国股市可能会迎来最佳的投资时期,温和的通胀水平和较好的经济增长速度,是理想的经济环境。

  《财商》:你更偏好哪一类型的企业?

  何震:从行业上讲,主要是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节能减排、TMT、医药、消费等,这些行业适应国家调结构的政策目标和经济未来发展趋势,我相信都有很好的成长空间。同时,在这些行业里,有很多是成长性很好的小企业,这也是我们更加偏好的。

  《财商》:现在这个位置,你的操作策略是怎样的?

  何震:4月份时我们把仓位降低不少,但仍然保留了四成长线仓位,主要判断就是这是一次中级调整,信号是比较清晰的,加上中小股票的泡沫很大,有必要检讨手中的股票,对没有安全边际,或者上升空间有限的品种进行仓位调整。但这次下跌跟2008年不一样,不是大的系统风险,所以我们仍然会保留底仓,同时也选好了下一步要密切关注的股票,并随时做好入市准备。最近在股市从3200高点跌到2500点左右时,我们已经开始增加一些仓位了。

  股市到了这个位置,我们就看估值,其实股票都已经选好了,现在就等它跌。至于大盘涨不涨,那不是我们判断的主要依据。从板块上讲,还是看好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节能减排、TMT、医药、消费等。

[返回]
Copyright © 2008-2022 hlfund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上海汇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  沪ICP备12002475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