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历数起来,7月份的市场其实并不理想。A股市场当月并没有延续6月下旬的反弹趋势,相反在通胀恶化、美债危机、动车事故、国际板传言、欧债加速等一系列利空因素影响下,沪深300指数当月开始出现明显跌幅。除了上半年跌幅居前的创业板和中小板在本月逆市上涨(创业板指涨幅为7.7%,中小板指涨幅为2.4%)。这个市场其实乏善可陈。但少数个股的表现给了部分阳光私募表现的机会。
据第三方的数据统计,截至7月31日,已披露7月最新净值的非结构化私募证券产品超过900只,而统计了其中下半月的产品可以发现,不少产品大幅跑赢大盘4.69%。总体来看,今年以来的榜单基本上是,经验和配置型(公募主流方法)投资的天下。
成长股的偏好明显
那么这批投资经理赖以安身的投资品种应该是什么呢?
答案可以从当月的市场表现看出。从指数来看,当月明显跑赢综合指数的为创业板和中小板,其中部分优势品种的逆势上涨,给了很多阳光私募基金提升表现的契机;从业绩表现来看,大多私募都抓住了这波行情。
从当月的行业看,包括消费、成长、政策主题等概念的板块个股都是最有表现的品种。而从我们了解情况看,那批领先的阳光私募的主要品种也是上述行业题材的,除了个别投资者以外。
一位私募的投资总监认为,上述表现其实反映了一种市场风格的变化。当整个市场被迫开始清理、开始收缩的时候,往往也是整个行业开始真正洗牌的时候。
“好的长期投资业绩往往是在一轮轮市场大浪淘沙中留下来的,在弱市中控制下行风险并有所表现,是其中的特征之一。现在这个行业经历的正是这个阶段。”这位私募投资总监认为。
投资风格较为稳定
而从更深层次讲,上述的业绩表现可能是市场在经历浮躁后,回归核心投资能力的本能。
从投资名单来看,今年表现靠前的投资经理,普遍从业10年以上,部分公司产品成立于2007年、2008年之间,是较早的一批阳光私募基金产品,经验比较丰富,使其投资组合在日常操作中更能回避一些风险。
另外,一个可能的理由在于,比较有资历的投资经理往往“赌性”少。过去两年,A股市场频频出现大小盘转换,或是剧烈的宏观经济导致的波动,往往使得资产配置在基金业绩中影响过大。因此,也出现了一批带有强烈趋势色彩的投资人,而这批人从今年开始业绩直线回落。
观察名单发现,今年领先的大部分机构投资人的行业和个股研究功底是扎实的。几个公募基金经理都是属于选股型,由下至上为主的风格。这种“扎实”的研究功底可能使他们能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胜出。
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转型过程,而穿越这个阶段的投资业绩,不仅需要热情、勤奋、信息和运气,也需要积累和坚持。从这个角度看,无论目前的态势是否持续,这个洗牌的过程注定将开始。(来源:上海证券报) |